据国家民政局统计数据,自2013年开始,我国结婚登记对数由1346.93万对将至2021年的763.6万对,连续八年下降几乎接近折半减少。
另外,据原国家卫计委2017年进行的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数据,中国女性的初婚平均年龄从2006年的23.6岁上升到2016年的26.3岁,10年间上升了2.7岁。
结婚登记和初婚年龄延迟,原因很多,其中受到了政策、社会建设及自身情感发展等影响。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新事物一开始都会朝着蓬勃发展的方向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后,会趋于平缓和平均,这个就是趋同效应。
而事物的发展往往都会遵循正弦曲线发展,也就是波谷到波峰,之后又回到波谷,再到波峰等。
中间也就是我们所谓的人为调控的关键了。我们不妨从其他不同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
- 高经济成本的婚姻成为客观阻碍
“没有物质的爱情是不存在的,因为物质和爱情是密不可分的,是紧密相连的。”
在这个光怪陆离灯红酒绿的时代,身无分文爱的天轰地裂的毕竟是少数,当热情消减,理智比感情可靠,面包会比爱情,来得更重要。
可是现如今步入中年的90后,大多只能用面包,满足自己的温饱。
“有情饮水饱”只是年轻时挂在嘴边的文艺句子,真到了婚姻里,柴米油盐哪一样都要钱。
爱情没有办法保障生活一路顺风顺水,物质才能。
当你轻飘飘地谈论婚姻的时候,永远都体会不到,每句风花雪月落到实处的艰难。
而这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对婚姻,望而却步。
- 国家宏观调控也导致了现在的局面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会是全是一条直线向上,都会有它们独特的生命周期,也就是波峰和波谷。
波峰时候大家都享受着红利,政策的收紧对事物本身的影响少之又少,大家都看不出任何的弊端。
就好似一间公司,在风口中,随便一个执行决策都能够赚到钱,大家看着眼前的红利都已经非常满足了,也就很容易忽略了当下的隐患。
当潮水退去时候,红利没有了,隐患自然是会被放大的。
然而,人口、红利与国家决策,绝没有说的那么简单,其中涉及各种民生工程。
国家过去十年的发展依靠房地产的资金带动各行各业的起飞,从而忽略了民生的建设和导致了房价的暴涨。在最近几年的去杠杆政策当中,潮水慢慢退去,各种的隐患才慢慢爆雷。
这也正是国家现在政策调整,回归初衷,回归于民,进一步发展好民生工程。
- 彩礼文化成了拦路虎,有情人难成眷属
如果是情侣在还没组成家庭的前提下,先因为彩礼“不睦”,那么影响的就不是家庭,而是结婚登记率了。
彩礼就是结婚前的那临门一脚,踏不进去,何来家庭?
记得之前有一个新闻是“石家庄一男子花14.5万想娶外国媳妇被骗”,好好的农村小伙为啥非要找外国女孩相亲呢?
因为国内家庭彩礼要的高哇,拿不出来,虽然14万的中介费贵,但是比彩礼可便宜多了。
在农村,这种性别失衡会更为严重,直接或间接地推动彩礼的“内卷”,虽然国家有明文规定农村彩礼不得超8万元,公职人员不超6万元,但实际上很多农村地区的彩礼高于这个水平。
有不少的情侣谈了好几年恋爱,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却因为高价彩礼分崩离析。
婚俗中,彩礼是作为双方表达婚姻诚意的一种方式,并没有固定的价值,男方送了彩礼,女方会准备陪嫁,双方在这互赠的过程中,拉进了彼此的距离。
在封建社会,彩礼还有另一重意义,在男性主导的社会中,女性因为被赋予的功能,彩礼变相成为婚姻买卖的标价,彩礼的价格对应了出嫁女性的价值。
在当代女性在各方面基本和男性持平,早已不存在这种“买卖”的意义,但是如果两个家庭中的婚恋观念没有同步,就很容易出现矛盾。
女方希望在结婚前获得财产保障,并且获得对方的重视。男方不想付出过高的成本,认为不值得,双方就在这拉扯中渐行渐远。
点击收藏本站,随时了解时事热点、娱乐咨询、游戏攻略等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