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游戏网:纯净绿色软件游戏下载网站

电脑软件| 软件合集| 最近更新| 网站地图

您的位置:首页 > 手游攻略 > 《疑案追声》黑面观音dlc越狱剧情分析(秉公执法形容哪个历史人物)

《疑案追声》黑面观音dlc越狱剧情分析(秉公执法形容哪个历史人物)

2023-03-31 10:51:18

秉公执法形容哪个历史人物

秉公执法的历史人物有包拯,狄仁杰,海瑞,汉朝董县令董宣,徐有功等。一、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 ,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二、狄仁杰唐高宗仪凤元年676,狄仁杰升任大理丞,掌管刑狱诉讼等事宜。他上任后,明辨是非,秉公执法,一年中解决了大量的奇案、冤案。在涉案的一万七千余人中,没有一人蒙冤,狄仁杰因此成为举朝闻名的断案如神的官。小说狄公案便是参照这段历史,讲述了狄仁杰破案断狱的传奇故事。三、海瑞海瑞,明朝嘉靖时期的著名清官,海南琼山人,号刚峰,他铁面无私、刚直不阿、敢于直言、惩恶扬善、一心为民,被人们誉为海青天。他四岁时,父亲病逝,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异常清苦,在母亲的督导下,他自幼诵读大学、中庸等,渐有了报国之心。四、汉朝董县令董宣董宣,字少平,陈留郡圉县今杞县人,东汉光武帝刘秀时期官员,因办事不畏权贵被称为卧虎、强项令硬脖子的洛阳令。起初被司徒侯霸征召,后升迁至北海国相。后来江夏郡有巨贼夏喜等侵扰郡境。朝廷任命董宣为江夏太守。外戚阴氏是江夏郡都尉,董宣轻视侮慢他,因此被免职。后来朝廷特征召董宣为雒阳县令。五、徐有功徐有功前后执正大案六七百件,救活人命数以万计,因而难免得罪酷吏的他三次被控死罪,三次被赦,两次被罢官又两次复出,虽如此他仍持志不渝,一心执法守正。因此徐有功能成为历史上罕见的一位名留青史的专职法官,被当时人誉为自古无有的好官。

历史上的包青天真的有月牙吗

真实历史上的包拯是位白面书生,没有黑的如碳的脸,也没有月牙在眉目之间。没有认识展昭和王朝马汉,也没有结识三侠五义公孙策。更没有轧过包勉,又轧了驸马陈世美!包拯出生在一个宦官之家,有很幸福的童年,不像传说的,父母双亡,嫂子养大,家境贫寒。他家庭环境还好,主要是很有上进心,二十九岁中了进士。可他拒绝出去做官,是为了侍奉父母。1037年春,包拯给父母守孝已过制期,三十九岁的他到了安徽天长县(今安徽天长市)出任县令。包拯后被调任端州(今广州肇庆),端砚是那里的特产,包拯整治端砚,有较好成绩。三年后被调进京城开封,走时没有带走一方端砚。宋朝是个士大夫意识高度盛行的时代。包拯在京任的第一个官职是御史中丞,是个谏官。仁宗皇帝宠爱的张贵妃有一伯父张尧佐,升官过程如飞机一样快,而且担任出财政部长以外,还有四个要职担任。包拯等一干大臣开始他,争论激烈,包拯朔说,张尧佐的职务再宋史外戚史上是没有的。包拯滔滔不绝,唾沫星乱飞。仁宗实在是反驳不了了,用衣袖查了查脸上的唾沫,走了。回到后宫,就把张贵妃吵了一通:你就知道让他(张尧佐)升官,任那个任那个,你知不知道还有一个御史中丞包拯啊!在仁宗的袒护下,包拯的不是很顺利,后来张尧佐在惶惶之中去世了,包拯的还在继续,他这时树立了不放过一个贪官污吏好形象。包拯进京当官正是范仲淹改革得时期,尽管包拯是保守派提拔起来的,可是包拯就事论事,先是反对范仲淹的按察使制度,使范仲淹的改革受挫。1045年范仲淹被罢相出京。六年后,包拯任知谏院时有写奏章,与范仲淹的主张一样。说明包拯是实事求是的。1057年,包拯到了人们想象中开封府任市长,这时已经五十七岁了。他首先改革百姓打官司难的问题,打破打官司层层上报的弊端,使那些官吏不能再百姓,百姓可以直接接触到办案的官员,百姓们人心大悦,称开封有个“包青天”。包拯只在开封市长的位置上不到两年。六十一岁时被调到三司使,打理国家财政。期间正好江浙江淮灾情不断,他不断上书给这些地方免税。1061年,皇帝越来越信任,离不开包拯,让他出任枢密副使(副宰相职),成了朝廷重臣。可是这时包拯已是六十三岁的风烛残年了。宋仁宗亲自到包拯家里探视,1062年,包拯病逝于开封。时年六十四岁,聚过哀恸!欧阳修评价包拯说“少有孝行,闻于乡里。晚有直节,著在朝廷”。包拯没有像电视电影里说的那么神奇高大,却是一位埋头苦干,为百姓挖过井的好官,好公务员!

历史上有哪些采花大盗

历史上最牛的采花大盗,当然是犯案380起的双桥老流氓李宝成了!李宝成有多牛?以北京双桥为中心的十万公里直径内,1300民兵严防死守居然还没抓到他!事情要从1972年夏天说起,当时有人报案,说有个蒙面男子夜入十八里店一农村民宅,了一个带孩子的年轻妇女。可是受害妇女因为过于恐惧,居然连犯的身高体貌都说不清。那个时代,“抓流氓”可是大事,最关键的是,这个犯还自号“老流氓”,实在是太嚣张了。为了抓住这个老流氓,有关部门发动群众,组织了300多民兵,发挥人海战术,严防死守,一定抓住这个老流氓。没想到,第一次设伏,就差点抓住他。这天,民兵们设伏抓流氓,指挥员为了保密,要求民兵都在村外设伏,而设伏的村子里,只通知村干部。黄昏时分,李宝成潜入村中,民兵还没有到位,等到晚上李宝成作案成功,民兵还在外面站岗。当受害人喊叫起来后,民兵才一直到村里面出事了。于是,民兵们立刻在村里村外进行搜捕,经过一夜折腾,没有找到。指挥部结论是,民兵进村前,老流氓早跑了!后来李宝成落网后交代,其实他根本没跑,一个人藏在秸秆堆里睡了一觉,第二天一早还去上班了!令人郁闷的是,民兵在流氓作案时傻乎乎站岗,围追流氓时,居然总是把自己人当做目标,一晚上草木皆兵。更令人气愤的是,老流氓一点都没有收敛,反而继续作案,双桥周边势力范围内,年轻妇女听见“双桥老流氓”的名号,腿都软了,民兵不行,那就出动警察吧!于是,公安局十三处接管了这个案子。据公安分析,这个老流氓的作案区域主要是农村。因为在农村,多数住宅是独门独院,窗户上半部糊纸,下半部为玻璃,还没有挂窗帘和锁门的习惯。于是,窗户情况便于流氓观察家里有没有男人,不锁门有利于流氓直接进屋作案,独门独院有利于流氓逃跑。这样的作案环境,简直得天独厚。即便是十三处神通广大,也实在不知道老流氓啥时候会作案。有时候警察集中力量侦查,他敢顶风作案,有时候他又长期沉寂。作案时间没有规律,成了侦破过程中最为挠头的一件事。后来李宝成落网后交代,他和妻子生活不太和谐,每次吵架就会变得很冲动,冲动之下李宝成就会选择到周边农村去给自己老婆戴绿帽。对于这个神出鬼没的老流氓,警察也是一筹莫展。可笑的是,李宝成的落网,居然是因为一场抢劫案。这一点,一名退伍军人到供销社买盐,刚到门口,就听见营业员大喊“抢劫啊!”抢劫犯拔腿就跑,退伍兵赶快去追。那时候民风淳朴,一听说抓坏人,好多群众就一起追。抢劫犯回头一看,我的乖乖,居然有100多人追在后面,这要被抓住了,还不被打死?抢劫犯对自己的体力体能很有信心,因为他一直有“飞毛腿”的称号。五六里地追出去,居然甩掉了大部分群众。此时的退伍兵才发现,就我一个人在追抢劫犯啊!不行,不抄家伙怕打不过,立刻从旁边墙头上拆下一块板砖。家伙在手,心里不慌了。退伍兵终于跑到抢劫犯跑不动了。于是两人准备开打,退伍兵一个砖头上去,抢劫犯不动了。退伍兵扭着抢劫犯就去派出所,派出所说,我们管不了!这是北京的案子,我们这里是河北,我们这里是三河县。退伍兵现在才反应过来,从通县梨园镇,到三河县,这个抢劫犯挺能跑的啊!这个抢劫犯,就是十八里店飞毛腿,也就是我们说的双桥老流氓李宝成!可是,当时没人知道。李宝成在拘留所里一呆就是20多天,发现没人理他,为了早点受审早点出去,李宝成觉得,应该主动交代一些新情况。于是,李宝成主动交代了两年前的一起盗窃案,还真有效果,立刻有人提审他了。一开始李宝成都有点懵,好像忘了自己犯的什么案子。当问起供销社抢劫案时,李宝成顾左右而言他。也不着急,和他慢慢聊。聊着聊着,李宝成交代了自己的一个旧案子——偷窃财务室,金额1000元。1000元在当时可不是小数字,这可是大案子,一查卷宗,哎,这不就是“十八里店飞毛腿”吗?再结合退伍兵和李宝成的马拉松赛跑,没错,就是这小子!李宝成之前从来没有遇上审讯,再三逼问,之前犯下的案子全说出来了,其中就包括之前的380起案。半年以后,李宝成被执行死刑,正义终于得到了伸张。可惜的是,抓住李宝成的那个退伍兵没有留下名字,据说他曾经得过北京市马拉松冠军,要不是他,这个飞毛腿老流氓还逍遥法外呢!

为什么包拯要忍痛将展昭处死

展昭是包拯的忠心护卫,几次救下包拯的性命,但包拯却要将他处死。1062年,展昭人间蒸发,连江湖里也没了他的踪迹。展昭去了哪里?包拯又为何要将展昭处死?展昭是包拯的忠心护卫。他侠肝义胆,能力不凡,几次救下包拯的性命,多次助力包拯判案、断案。只可惜,这只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在真实的历史上,包拯确有其人,但展昭却没有。他只存在于《三侠五义》的记载之中。《三侠五义》是清朝咸丰年间的评书艺人,石玉昆口头创作的评书。其中,三侠是指欧阳春、展昭和丁兆兰、丁兆蕙。在《三侠五义》中,展昭侠肝义胆、武力值爆表。这一回中,16岁包拯上京赶考,在饭店偶遇道人和展昭。在包拯眼中,展昭气宇轩昂,武生打扮,年纪在20岁左右。“武生打扮,叠暴着英雄精神,面带着侠气……包公见此人年纪约有二十上下,气宇轩昂,令人可爱……”受影视剧的影响,在大部分人心中,展昭是个一心为民除害、除奸臣、忠于朝廷的“御猫”。但在小说原著中,展昭并不喜好功名利禄,相反,他向往的是游侠生活。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不受朝廷约束,与人分忧解难,是展昭最向往的生活。在这一回里,展昭喜爱游山玩水,遨游名山胜景的性格特征,被详细地描述了出来。“自从土龙岗与包公分手,独自遨游名山胜迹,到处玩赏。”母亲去世后,展昭服丧百日,便把家中大小事务,都交给老家人展忠处理。而他自己呢?他依旧游山玩水,遇见不平之事,还经常打抱不平。“到了百日服满,他仍是行侠作义,如何肯在家中。一切事体俱交与展忠照管,他便只身出门,到处游山玩水,遇有不平之事,便与人分忧解难。”如果没有包拯,可能展昭这辈子都不会踏入朝堂。在这一回里,包拯为报答展昭的救命之恩,在天子面前举荐了他。包拯细数展昭的功绩,提及金龙寺赶考、陈州放赈、庞吉花园破妖魔之际,展昭的功绩。此外,他还特地夸赞了展昭的盖世武功:“若论展昭武艺,他有三绝:第一,剑法精奥;第二,袖箭百发百中;第三,他的纵跃法,真有飞檐走壁之能。”此时的天子,就想要寻找武艺超群之人,包拯这么说,就是为了让天子对展昭感兴趣,增加他进入朝堂的筹码。当个好官,为朝廷效力,是包拯的毕生梦想。他感恩展昭,便想要把自己认为最好的东西给他,只是,他忘记了,每个人的追求不同。入朝为官,并不是展昭的梦想,因此,当包拯为他接下入朝为官的圣旨时,展昭并不开心:“展爷到了此时虽不愿意,无奈包公已遵旨,只是谦逊了几句:‘惟恐艺不惊人,反要辜负了相爷一番美意。’”只是,展昭是个善良的人,宁可自己受委屈,也不愿意辜负别人的好意。此后,展昭通过测试,有了“御猫”的封号,还成了“御前四品带刀护卫”,在开封府供职。他跟着包拯四处断案判案,而包拯要处死展昭的事情,就发生在断案判案的过程中。在《三侠五义》中,并未记载包拯处死了展昭,只是,包拯在弥留时,叮嘱展昭:“我死之后,你们定要隐姓埋名,不要任何人知道你们的去向。”此后,展昭就消失了,不仅朝堂上没有他,连江湖里也没有了他的踪迹。展昭是虚构的人物,但包拯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包拯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他的生卒年在史料中有明确记载,在小说的记载中,包拯于公元999年出生,公元1062年去世,享年64岁。而展昭比他大4岁,那么,展昭消失时,已经年近70岁。显然,包拯并未真正处死展昭。题目中提到的,包拯忍痛处死展昭的故事,想必来源于青龙珠一案。在青龙珠一案中,太后在朝山进香的路上被巫蛛所伤,需要青龙珠来解救。然而,当太医前往库房取青龙珠时,却发现青龙珠已经被人偷走。皇帝勃然大怒,传召包拯和侍卫首领王干一起,侦破案件,捉拿凶手。但王干这个人,拿着鸡毛当令箭,随意捉拿无辜的人去县衙里问话。而偷走青龙珠的人是个女子,名叫聂小红。她是为了给父亲治病才铤而走险。展昭作为包拯的左膀右臂,查案非常迅速,他很快发现了凶手,只是,感动于聂小红的孝心,他处处维护聂小红。这一番作为,让皇帝非常生气,而庞太师在旁边添油加醋,想要借此机会让包拯不痛快。包拯是想要护住展昭的,奈何展昭是个硬脾气。对簿公堂时,他大义凌然,还把王干给臭骂了一顿:“禀大人,王干仗势欺人,仗着圣上的命令,抓起人来毫不手软,还借此机会,狐假虎威,欺压百姓,百姓们怨声载道。况且他还抓了小红的家人,说:如果不乖乖认罪,把东西交出来,就要以欺君之罪杀了她全家。如此这般,吾等三人实在无法置身事外,才出手相救。”展昭说了这么一大段话,包拯也没有阻拦,旁边的庞太师着急了,当即怒吼包拯:“尔岂是想徇私枉法、包庇属下?”包拯听了勃然大怒,差点当场和庞太师打了起来。展昭见状,连忙认罪,并维护包拯:“昭承蒙大人抬爱,在少年时期便跟随大人身侧,为了不损大人的名誉,昭可谓是死而无憾,然吾等不愿意伤害无辜所以才抗旨的,于情于理我不认为自己有错。杀了吾与张龙、赵虎,今后谁来在大人跟前保护?”包拯一听,泪流满面,而庞太师却怒吼包拯,要求他立刻秉公执法,处死展昭等人。这就是包拯忍痛处死展昭的始末。不过,故事的最后,展昭并没有被处死,因为最后解药顺利拿到,太后无恙,在太后的维护下,皇帝赦免了展昭等人的罪行。最重要的是,身为臣子,他也不能去顶撞皇帝。当然了,以上故事只是后人的演绎,出自1993年拍摄的电视剧《包青天》,并不是真实的历史,也并不来源于原著《三侠五义》。无论真实的历史之中,还是小说、电视剧的设定中,包拯都是秉公执法的代表。在正史中,包拯过宰相、舒王的女婿、贵妃的伯父……对于贪官王逵更是了整整七次,最后一次还对着宋仁宗破口大骂。《通史》:“今乃不恤人言,固用酷吏,于一王逵则幸矣,如一路不幸何!”在小说中,包拯不畏强权、公正廉洁、为民。他不惧怕挑起宗室内争的襄阳王、反对当朝国戚庞吉、处置借放赈欺压和剥削百姓的庞昱……他嫉恶如仇,维护律法,虽然展昭是他的左膀右臂,可若按照律法,必须判处展昭死罪时,即使他心有不忍,也只会依律行事。审判展昭一案,是皇帝亲自交给包拯的,目的是挫一挫开封府的势力。若是包拯不秉公执法,那么等待他的,可能是皇帝的勃然大怒。而展昭自己也不愿意牵连包拯,因为在电视剧的设定中,包拯对展昭有着知遇之恩。包拯是个聪明人,皇帝对他的猜忌他看在眼中,因此,在局势紧急的情况下,他必须权衡利弊,最终舍弃展昭,保住开封府。此时的他,若是强行维护展昭,只会让开封府陷入深渊。而忍痛判处展昭死罪,在正式执行的过程中,再来想办法,并最终求得皇帝收回成命,是当时最好的选择。以上是包拯忍痛判处展昭死罪的原因。聊完了展昭和包拯的故事,我还是想要和大家介绍历史上一对真实且融洽的君臣关系——包拯和宋仁宗。包拯之所以能够成为我们后世敬仰的包青天大老爷,除了他的自身性格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他遇见了自己的伯乐。千里马常有,而伯乐难求。在正史上,包拯从未当过什么开封府尹。他只是在快60岁时,暂时代管开封府,但也只管了不到2年。此后,宋仁宗非要给他升官,将他调离了开封府。包拯的仕途,和一般人都不一样。他28岁考中进士,但为官之路,却是从38岁开始的。1027年,28岁的包拯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今江西永修)知县。寒窗苦读二十多年,终于成为一方知县。这是很多读书人的梦想。但包拯没有赴任。他上书请求在合肥附近任职,理由是父母年迈,需要尽孝道。上面很宽容,考虑了包拯的实际情况,将他改任为和州(今安徽和县)监税。包拯还是不满意。他觉得离家太远,思来想去,便选择辞官回家,先赡养父母。其实,和县、合肥之间,相距不过100多公里,但在用双脚走路的时代,100多公里的距离,包拯无法在父母面前尽孝。宋仁宗是个非常宽容的皇帝,当即同意了包拯的请求。此后,包拯就侍奉父母,一直到父母去世,又坚持守丧。当守丧期满,包拯被当地父老乡亲的热烈请求下,进京听选。这一次,他被任命为天长(位于安徽)知县。宋仁宗很赏识他,在为官的36年里,他当过“大肥差”端州(今广东肇庆)知府、也干过要职陕西转运使、河北都转运使;在中央当过铁面无私的监察御史,也当过尚书工部员外郎。为官过程中,包拯铁面无私的性格,得罪了不少权贵。无数人恨不能抽他的筋,扒他的骨。但这些权贵,愣是无法撼动包拯分毫,这一切,只因宋仁宗的力挺。举个例子。有一回,宋仁宗的张贵妃,给丈夫吹枕头风,帮着自家大伯,争了一个淮康军节度使。包拯非常不爽,逮着宋仁宗就各种说。宋仁宗也知道事情干得不对,但圣旨都下了,要是收回来,他脸面往哪里放呢?所以,宋仁宗转身就走。但包拯直接扯住了他的袖子,继续絮絮叨叨,铮铮有词,说什么“受人蛊惑”,搞得宋仁宗十分无奈。最后,宋仁宗无奈答应悔改。再举个例子。王奎曾多次担任转运使。任职期间,他多次巧立名目,剥削百姓,中饱私囊。百姓一旦不满,开始反抗,他就直接用酷刑,滥杀许多无辜百姓。包拯了很多次王奎,锲而不舍。一次不见成效,就两次;两次不行,再三次。为了成功扳倒王逵,包拯前前后后,共计了七次。最后一次,包拯直接对着宋仁宗破口大骂:“你不听我的劝告,就是不体恤百姓,任用酷吏!”《通史》:“今乃不恤人言,固用酷吏,于一王逵则幸矣,如一路不幸何!”敢指着皇帝鼻子骂,还能全身而退,并且寿终正寝的,古今中外还真没几个人 。据史书记载,整个汴京城的皇亲国戚,对包拯恨之入骨,恨不能吃了他的肉——“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但宋仁宗从不曾怀疑过包拯,哪怕包拯的折子被无数次送到眼前,他都视而不见。而包拯向他提出的建议,宋仁宗也基本上都听从了。1062年,64岁包拯视察枢密院,突发疾病,再也没能起来。几个月后,他就病逝了。宋仁宗格外伤心。他亲自前往吊唁,并辍朝一日表示纪念。他还给包拯追封吏部尚书,并赐谥号“孝肃”,极尽哀荣。……寻以疾卒,年六十四。赠礼部尚书,谥孝肃。(《宋史·卷三百一十六·列传第七十五》)虽然,包拯没有当过开封府尹,但他始终铁面无私、两袖清风,是个难得的好官。更幸运的是,他遇到了赏识他的宋仁宗,无论别人怎么,宋仁宗始终力挺他。 历史上的宋仁宗,是个非常宽仁的皇帝。正如包拯唯一传世诗中所写:“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其实,包拯从来不是“神”,不能三头六臂、掐指断案,他只是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青天”。只可惜,宋仁宗再好,也有他自己的历史局限性。包拯是很有眼光的能臣,在和契丹交往的过程中,他深刻意识到宋朝边境国防问题。一方面,宋朝与契丹常年无战事,但宋朝却把重兵全部布防在北疆一带,中原内地兵力空虚,很容易被人偷袭;另一方面,北疆地理位置重要,但地势无险可守,配备重兵不是关键,优秀的将领才是最重要的。于是,包拯多次上书建议,重视武力、强练兵力,并改变北疆的兵力布局,分摊到黄河沿线重点城市,一旦发生情况,既能及时北上,又能守卫京师。只可惜,北宋重文轻武的传统太过深重,包拯的建议根本没有得到执行。多年后,金兵南下,畅通无阻打开开封大门,连带着宋朝皇帝一起掳走,灭掉了北宋。若是包拯重武的建议能得到贯彻,或许北宋的结局,也会有另外的发展。你怎么看?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