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的五常地位与国家综合实力匹配吗
五常中论综合实力和影响力英法都不差,是发达国家。与中、美、俄有一定的距离,但在世界范围内体量仍不小,也拥有核武器。英法两国都曾经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有许多殖民地,二战后大多数国家获得了独立,但英国仍有英联邦,法国有法兰西共同体,虽然脱离了主仆关系,但这些国家仍以英语、法语为国语和官方语言,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与过去的宗主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英法两国仍有海外领地,法国的航天发射基地就设在南美的法属圭亚那,法国在非洲也有不少势力范围和话语权。更何况英法两国都是二战的战胜国,联合国是二战胜利成果,是取代原国联而成立的国际组织,英法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哪怕就是今天,英法两国都是举足轻重的大国,重要的国际组织都有英法的参加。如西方国家组成的七国富人俱乐部,G20等组织都在发挥着作用。当然,现在有日本、德国、印度、巴西在经济实力上己经超过或正在超过英法两国,但综合实力和软实力不相上下,要取代更不可能。英法两国占据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历史的产物,只能寄希望于联合国改革,增加常任理事国席位。
经济学到底是什么
经济学到底研究什么?有人说研究对象是经济增长,有人说研究的对象时资源配置,有人说研究对象时生产关系。这些说法都对,也都不对,因为这些说法都指出了经济学研究的部分范畴,但是他们的说法又不全面,经济学研究的范畴远比他们提到的这些要宽泛地多。经济学研究什么?用一句简单粗暴的话来说,经济学研究的是人的行为,所有有关于人的行为都在经济学研究的范畴内。你不必惊讶,事实上真的是这样。下面从经济学的内涵,从其研究的范围以及使用的研究工具来说明经济学是如何囊括了人类行为的方方面面的。1一,从经济学内涵的界定来说,经济学就是研究所有的人类行为。现在普遍被接受的一种说法是“经济学是研究人如何做选择的学科”。比如,有名的薛兆丰的网络课程“北大的经济学课”中就指出,经济学是研究选择的一门学科。而人为什么要选择呢,因为资源是稀缺的(稀缺是一种基本现实),一种资源用在这个用途,就不能用在其它用途,所以人们必须要做选择。其实,我们可以把这种定义进一步一般化。仔细一想,人的所有行为都可以看作是一种选择,有时你的选择是理性的,是主动的,有时是非理性的,被动的。但是,不管是理性也好,非理性也好,主动也好,被动也好,你的每一个行为,都是你人生的一个“选择”,这个选择构成了你人生的轨迹,不仅仅影响了你的人生,而且成为你人生的部分。特别指出的是,人们的那些非理性的和被动的选择对你人生的影响并不亚于那些理性的和主动的选择对你人生的影响。而每一次选择都会耗费你的时间——时间(生命)是人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也是最稀缺的资源。而人每时每刻都在做选择,每时每刻都在消耗时间这个最基本的资源。比如,此时此刻你选择来看我这篇文章,你就不能做其它的事情了——所以,你来看我这篇文章,就是一种基于资源稀缺的选择。这就是经济学研究的对象。让我们总结一下,人们每时每刻都在做选择,因而经济学就要研究人每时每刻的行为,也就是说,经济学研究人所有的行为。2二,从经济学创立以来,其研究的内容来看,经济学对人的研究,确实可以说无所无包。它研究了人的出生。有人可能会说,一个人的出生不是由自己选择的,但是,他们却也是人们选择的结果——即使人们有时并不想生某个孩子,但是,生孩子也是由于他们之前的选择所造成的。总之,一个孩子,归根到底,是一对男女一系列选择(行为)的后果。不仅如此,经济学家们还研究人们对婴儿的性别选择的背后原因,研究出生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等等。经济学还研究了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所有过程。从一个孩子出生后的喂养,孩子母亲坐月子的,孩子上幼儿园后的被教育的等等,都作为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包括以后孩子长大后读什么小学,中学和大学等等,以及大学毕业后如何找工作,谈恋爱,结婚生孩子,甚至婚姻期间的婚外情,离异及再婚,中年的工作生活以及退休的年龄,条件以及退休后的收入和生活等等,直至一个人最终死亡后对于墓地的选择等等,都被归入经济学研究的范畴内。经济学不仅研究个人选择,还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博弈,研究人的集体行为,以及研究人类作为一个整体的历史变迁等。可见,从个人的一生,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博弈与合作,人类经济的增长和制度的变迁等等,都在经济学关注范围内。3三,从经济学所用的工具和所涉及的学科上来看,为了研究人类行为,经济学几乎无所不用。经济学要研究人的选择,就要研究人做选择的动机,研究动机就要追溯人的心理和需求,研究人的心理和需求就要追溯到人性,研究人性就要追溯到人的生物构成,包括大脑的神经系统等,最后,经济学奖触及它的天花板,研究人究竟是如何来的,它的目的是什么?所以,最终,经济学研究的最高境界是和哲学殊途同归。上面一段话标明,经济学的研究涉及到心理学,人性学,生物学,神经学,进化论,宗教,以及哲学。当然,数学和统计学是现代经济学研究的非常重要的工具。经济学家们特备善于使用最深奥,最前沿以及最新发现的各种学科知识和分析工具来从事经济研究,与此同时,不断有其它学科的研究者,运用他们的专业工具,转而研究经济问题。以数学为例,经济学家们运用数学工具研究经济已经有超过100年的历史。比如,法国数学家、经济学家古诺(Cournot)1838年出版的《财富理论的数学原理研究》一书,就被认为是最早使用数学的经济学作品,他的古诺模型就是建立数学模型来分析厂商如何做出最优决策的。之后,经济学家全方位使用数学工具,经济学甚至出现了数学化的趋势。大量的数学家利用他们的数学优势,在经济学上的研究是得心应手。从1969-2006年,这40多年时间内,共有58位学者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而他们几乎都用到了数学方法与数学工具。不仅仅是数学,经济学家还非常善于不断运用其它学科各种前沿知识来研究经济。未来,经济学的研究肯定是各种学科的交叉应用,比如,的经济学狂人汪丁丁就是一个多学科的专家,他即是史学家,又是生理学家,生物学家,神经学家,数学家,以及哲学家。经济学涉及的知识之广深,使用的工具之繁多,确实是大多数学科所不能比拟的。4然而,这样的一个学科,它无处无在,貌似强大,却又似乎无法解决任何问题,甚至,它本身又给人类增加了问题——当今各国及中央银行运用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经济,被越来越多的疑,其本身对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可能要远远大于其对经济的正面作用。其实,这怪不了经济学和经济学家们,要怪,就要怪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人”——本身就是一个不可捉摸的“鬼”。人是怎样的,经济学就是什么样的,因为经济学研究对象是人啊!人究竟是什么回事?你认识你自己吗?——好好对着镜子看看自己,看着这个奇怪的生物,会不会大惊一跳?所以,经济学有它的天花板,人的理性认知能力的边界就是经济学的天花板。而迄今为止,人类似乎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那就是,人的理性似乎无法达到认识真理(包括认知“人的”)程度,从这一点来讲,经济学像人一样,最终就是穷途末路——所以,有的经济学家“干脆”摆脱了理性思维,相信了上帝,从圣经里研究经济学。5经济学被我说得这样“不堪”,那是不是意味着经济学没有可取之处?非也。经济学里荟聚了一大批高智商人物的头脑精华。比如,亚当斯密对于人性、分工和市场的认识,新兴古典经济学派关于人的理性的认识,哈耶克对于自发秩序的认识,以及塞勒(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等经济学家对于心理影响投资的探索等等,都对我们具有极有意义的启发。回到本文的第一句话,“经济学是投资的一个重要的和基本的背景知识。”要学好投资,必须先学好经济学。一个人要做好投资决策,要具备基本的经济学思维。以后,芬说财经将根据情况,以合适的来介绍这些基本的经济学思维。
世界上有哪些服役很久却还没退役的武器
我想服役最久却一直没退役的武器肯定不是热兵器,因为热兵器出现的时间远比冷兵器晚。比如铁锹。比如匕首。热兵器,我只服AK47, 世界被生产最多,分布最广泛的枪。估计在未来几十年内,你还能看见他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