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日思归》诗中如何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作者介绍:薛道衡(539──609),字玄卿,河东汾阴(今山西省荣华县)人.历仕北朝齐、周及隋三代.因有才名为隋炀帝杨广所忌,终为其所害.
赏析:“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日就是农历的正月初七,相传为女娲娘娘造人的日子,也是新春伊始、阖家团聚的日子.看看别人都能在家里共度佳节,我却因皇命在身,出使南朝,远离家乡,不能与家人共度这美好时光.离家虽然才短短的七天,在我看来却犹如二年一样漫长.更何况“人归落雁后”这又该有多少个七日、多少个二年呢?“思发在花前”,人虽然要等到北雁南飞的秋后才能返家,可这思归盼归的心情,却在春花开放以前早早地萌生出来.要是真的到了万紫千红的时候,这思归盼归的心绪又该萌发多少呢?
待到深秋时,北雁向南飞,在外的游子却要自南方回到久久思念的远在北方的家乡.借鸿雁传书寄情是古人表达思归盼归心情的习惯用法,而诗人却反向递进,借情感与景物的巨大反差,更进一层的反衬出可望不可即的怅罔之情,
为什么“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呢?原因就是“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在别人看来是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春秋易度.可在满怀思归盼归急切心情的诗人那里却恰恰相反,离家七日犹如二年之久.爱因斯坦用火炉效应回答什么是相对论时说明的道理就是,心情不一样,对时间的衡量尺度就不一样.诗人和爱因斯坦有1400年之隔,一个是搞艺术的,一个是搞自然科学的,可他们在对辩证法的理解和运用上可谓是心有灵犀,英雄所见略同.爱因斯坦独辟蹊径,善用对比,在科学的皇冠上摘下了一颗璀璨的“相对论”明珠;诗人亦是反向拓展,标新立异,在艺术的殿堂里增添了一首叹为观止的杰出篇章.
“七日”与“二年”相对,“人归”与“思发”相对,北雁南飞与人要北归相对……短短的二十个字,经诗人的巧妙剪裁,就像一首绝妙的回文诗,把思归盼归之情融进九曲柔肠之中,往复回环,可谓是韵味悠长,归念绵绵,尽得诗家含蓄之妙.从语言特色来看,诗人以平实自然的语言,揭示出别人想说而又难以表达好的生活哲理,足以证明他在情感体验深刻的同时,有着深厚的艺术功底和运用自如的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著名电影《雁南飞》的主题曲中唱到“雁南飞,雁南飞,雁叫声声心欲碎.不等今日去,已盼春来归”,无疑是受了本诗的影响,是此篇的发扬光大,故能成一时之盛,非常快的流传开来.唱《雁南飞》,就不能忘记这首1400年前的《人日思归》诗.
婉容因不满溥仪与祁继忠发生了关系,祁继忠的结局如何
溥仪当然没有和祁继忠,历史上确实是有喜好男风的皇帝,不过,溥仪不是。
所以,应该说是婉容和祁继忠发生了关系,溥仪只是尴尬地戴上了绿帽。
皇帝被绿,这可不是什么小事,虽然当时的溥仪只是一个傀儡皇帝,不会说“龙颜一怒,血染千里”,可是要砍一两个人头的话,也不是做不到。
可是,绿了皇帝的祁继忠为什么能够安然无恙地离开呢?
婉容虽然是溥仪的皇后,可是他们两个人说白了是没有感情的,她算得上是一个政治的牺牲品,所以他们的关系说不上好,特别是在溥仪纳了文绣以后,他们两个人之间的矛盾变成了三个人之间的矛盾。
婉容看到溥仪没来自己房里,以为他是去了文绣房里;文绣看到溥仪没来,也以为他是去了婉容房里,可实际上,溥仪哪也没去,他老老实实地睡在自己的房里。
溥仪说婉容很看重“皇后”这个身份,所以她宁愿给溥仪当个挂名的妻子,也不愿放弃“皇后”这个身份,溥仪曾在回忆录里写道:“我后来时常想,她如果在天津时能像文绣那样和我离了婚,很可能不会有那样的结局。”
文绣在1931年10月和溥仪离婚,溥仪一边说文绣是一个追求自由的人,可是一边又认为是婉容挤走了文绣,所以对婉容变得很反感,所以比以前更加地冷落她。
婉容也慢慢地变得抑郁起来,后来在她爹和她哥的怂恿下,抽起了,染上了毒瘾。
一个孤独寂寞到只能抽去麻醉自己的女人,一个被丈夫冷落的女人,在精神和极度压抑的情况下,终于迈出了让任何一个男人都没办法忍受的一步——出轨!
她勾搭上了溥仪的一个侍卫,名叫祁继忠。
对于婉容的出轨,溥仪自己也分析了原因,他认为:“一方面有正常需要,一方面又不肯或者不能丢开皇后的尊号,理直气壮地建立合理的生活,于是就发生了斯通行为。”
当时,祁继忠因为是溥仪的近侍,不仅可以名正言顺地出入宫廷,还有更多的可能接触到溥仪后宫里的女眷,所以有了能够不动声色地和婉容勾搭成奸的机会。
不过,因为当时溥仪对婉容漠不关心,婉容和祁继忠又做得隐秘,所以溥仪一直没有察觉到他们两个人之间的异状。
后来,溥仪更是将祁继忠送去了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从这一点来看,溥仪当时应该是很信任和看重祁继忠的,将他当成自己的亲信和心腹在培养,所以溥仪是完全想不到祁继忠会和婉容私通。
据说在祁继忠去日本后,婉容的哥哥润良又将另一个人——李体育安排到了婉容的身边,所以没过多久,婉容便又和李体育苟合上了。
对此,皇宫里的人多少也听到了一点风声,但是谁也不敢说,所以溥仪也一直被瞒在鼓里。
1935年,婉容因为怀孕了即将临产,这时候的溥仪才知道自己已经戴上了一顶绿油油的皇冠,他说他这时候的心情难以描述,心里非常愤怒。
他去找日本人说要婉容这个皇后,要将所有和婉容有关系或者有嫌疑的人统统驱逐。
不过,这时候的溥仪也体现出了一个傀儡的悲哀,他想婉容,日本人根本不答应,他能怎么办?
傀儡终究是傀儡!
所以,他只能用另外一种办法去气气婉容,让婉容感受到他的愤怒,他重新选了一个贵人,即谭玉玲。
婉容生下来的孩子,被愤怒的溥仪让人扔进了一个锅炉里,烧成了灰烬。然而,宛如却一直以为她的孩子依然活着,由他的哥哥代为抚养,因为他的哥哥每个月都会向她要一笔养育费。
她的哥哥虽然不是东西,可是这么一来,让婉容误以为自己的孩子还活着,倒也让她找到了一个继续活下去的理由。
对于祁继忠的处置,据说是溥仪为了保全皇家的颜面,不仅没有砍了他的头,而且在开除他后还给了一笔封口费。
可是,溥仪对待一个孩子尚且这么残忍,对祁继忠会这么仁慈?死人永远比活人更能保守秘密,所以,如果溥仪真是为了保全皇家颜面,不让这件丑闻泄露出去的话,最好的方法是砍了所有当事人的头!
溥仪之所以没砍祁继忠的头,是因为当时的祁继忠尚在日本,溥仪拿他没辙,所以只能给封口费。
祁继忠这货拿到钱后,似乎履行了承诺,没有将这事公之于众,后来还是溥仪自己在经过改造后写回忆录时率先披露的。
祁继忠拿着钱也没有离开伪满,而是撇开溥仪继续给日本人当走狗,为日本人卖命,后来在日本人投降后,被我军制裁。
婉容则在1946年6月或者8月,死在了吉林省延吉的一个监狱里。
溥仪在1950年被押解回国后,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劳动改造,后于1959年获得特赦,又于1962年和李淑贤结婚。
1967年溥仪病死于北京,结束了他看似风光,实则屈辱、可悲、可恨、可叹的一生。
民间把玩陨石方向在哪里
各路大神帮忙看看我这个是陨石吗?在北江河边捡到的,外面有一层疑似火山灰(铁质)物质包裹,里面翠绿透明,外层包裹物有星星点点小坑透着玻璃绿。
红楼梦里为什么把偷奸叫扒灰
更正一下,《红楼梦》里不是把偷奸叫做"扒灰”,而是把翁媳之间的偷奸叫做“扒灰”。也有叫“爬灰”的。为什么把这种关系叫扒灰呢?这里有许多说法,还有一些与文学大家有关。
一种说法是:“爬灰”是谐音转语。爬灰必污膝,“污膝”与“污媳”谐音。这一说法源于清代李元复《常谈丛录》:“俗以淫于子妇者为扒灰,盖为污媳之隐语,膝媳音同。扒行灰上,则污膝也。”这一说法似乎可信。但仍难以自圆其说:“爬灰”在生活中是不大可能的事。而“扒灰”者,又何以必定污膝呢? 清代王有光另有一说。王氏在《吴下谚联》中谈到“扒灰”的来历:过去,神庙遍地,香火特盛。为了敬鬼神,人们往往大量焚烧涂有锡箔的纸钱。日久天长,锡灰渐多,庙主将锡灰出售,倒能获得好价钱。消息传出,贪利之徒就往往到寺庙中偷扒锡灰。“扒灰”,偷锡也,锡、媳同音,以为隐语。看来,王有光的解释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扒灰”的目的是为了偷锡,而“锡”、“媳”同音,“偷锡”转为“偷媳”,这或是“扒灰”一语的来源。
也有认为“扒灰”一词来源于苏氏三绝之一的大苏。故事是这样的:话说这苏东坡中年丧妻,一直未娶。而他的儿子却庸碌无为,整天只知道吃喝玩乐。苏东坡的儿媳妇是个才女,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通,之所以嫁到苏家就是倾慕苏东坡的才华。有一次,儿媳为苏东坡送茶时脉脉含情的望着他。苏东坡也不答话,接过茶杯,用食指快速在书桌上写了两句诗:“青纱帐里一琵琶,纵有阳春不敢弹”。因为苏东坡为人懒惰,长时间不抹桌子,所以桌面上有一层厚厚的灰,那字迹看得非常清楚。儿媳妇看后也用手指快速在后面又续写了两句:“假如公公弹一曲,肥水不流外人田”。写罢红着脸就跑了。苏东坡正看得得意洋洋,他的儿子回来了,见父亲看得那么高兴就问道:“父亲,看得什么?”苏东坡下了一跳,忙用袖子将桌子上的字迹擦掉,说:“我什么也没看,我在扒灰”。当然这只是个故事,并没有实证, 但这事还是传开了,人们就用“扒灰”来指代翁媳。
也有说这个词语与王安石有关。王安石的儿子早年辞世,他的妻子青年守寡,令筑小楼居住。王安石出于对儿媳的关心,经常去探望她。而媳妇却错解了公公的意思,以为王安石心怀不轨,于是题诗于壁,以明心迹。王安石见了题诗,颇为尴尬,就用指甲扒去壁灰。这样一来,外间就有了“扒灰”的说法。显然,这种传说是牵强附会的,很可能是政敌捏造出来用以污蔑王安石的。
在《红楼梦》里,宁国府焦大所骂的"爬灰的爬灰,偷小叔子的偷小叔子”中的“爬灰"指的是贾珍与儿媳秦可卿的不正当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