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物质
只要存在就是物质。客观实在性就是物质。物质分成两大类。1.有质量的物质,原子分子组成的各种形态收的物质。2.属于能量的电磁波是没有质量的物质,电磁波能独立存在。3.不能独立存在的电磁场引力场也算是物质。
如何正确理解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唯物论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是不依赖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人类改造自然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必须以承认自然和社会的客观存在为前提.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物质,而且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
方: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有效改造世界的立足点.
立足国情,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建设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坚持唯物主义的重要表现.我们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
辩证法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种多样的.
现象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叫因果联系.把握因果联系,才能提高活动的自觉性.
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的关系,是客观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重要形式.办事情既要从整体着眼,又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事物的普遍联系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发展是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的过程.判断新事物的标准,就是看其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无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要把事物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发展.
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定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思想路线.
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矛盾双方既互相排斥,又互相依存,并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正确对待矛盾,首先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还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两点论,防止片面性.
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特点,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对事物的具体特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
在事物的多种矛盾中,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在矛盾的两个方面中,由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主要矛盾之间,矛盾的主次方面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看问题办事情要抓住重点,统筹兼顾,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重要思想都是体现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典范.
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我们必须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争取处理坚持自力更生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系.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必然结果.要求坚持适度原则,重视量的积累,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重视量的变化,还要学会优化结构.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可以引起质变.
事物的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应当坚持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正确对待个人成长中经历的曲折,正确对待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的困难.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根本不同的世界观和方.我们要坚持唯物辩证法,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反对形而上学,切忌孤立的,静止的,片面地看问题,努力防止和克服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和绝对化.
认识论
主观能动性诗人区别于物的特点.表现为想和做,即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与活动.主观能动性受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制约.我们要充分的、正确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
想问题不能停留在事物的现象上而要深入到事物的内部,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对事物现象的认识属于感性认识,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属于理性认识.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与规律,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认识的根本目的是实践.真理和科学理论(真理性的认识系统化),对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实现对事物本质与规律的认识,比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占有感性材料的根本途径是实践;二是认真思考,对感性认识进行加工制作,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关键.
对事物本质与规律的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一个艰苦的反复的过程.人们应当不断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
要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必须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要坚持以矛盾分析法为核心的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思维方法.合理想象与创造性思维在认识中有特殊的作用,要重视培养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的特征.生产活动,处理社会关系的活动,科学实验活动是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生产活动是其中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实践的作用:生产活动对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起决定作用,处理社会关系的活动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科学实验对社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认识的最终目的,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有能动作用,认识指导实践.
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群众的利益而奋斗,是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重要内容.
与实践相结合,与群众相结合,是知识青年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我们要自觉投身社会实践,与群众的实践相结合,要在“情”“理”“行”三方面来一个转变.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改造世界有包括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两个方面,改造主观世界主要是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改造主观世界,是改造自己的思想,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也是个人在社会中的活动.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都离不开实践,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价值观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应.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事物有无价值和价值达县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人们的价值观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
我国现阶段存在着各种价值观.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原则,道德原则,又是社会普遍倡导和人们应当遵循的正确价值观和价值取向(1、反映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关系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全国的根本利益.2、正确解决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关系:一方面,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互为前提而存在;另一方面,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互促进而共同发展.3、使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力量源泉.)
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关系,坚持为服务,是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核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集体主义是一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目的,要求在经济活动中坚持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需要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矛盾要集体主义进行调节.)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总的要求:心中有他人有集体有国家.必须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尊重人,主动关心人,尊重他人正当利益),反对小团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从整体着眼,坚持集体主义.
我们要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应当做到心中有国家集体和他人,确立社会主义主人翁的思想意识,反对和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倾向.
人生观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形是人的本质属性.人性自私论,从理论到时间都是错误的.
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个人与社会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相互区别又相互依存.正确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正确进行人生选择的基础和前提.
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两个方面.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是个人对社会贡献的两种形式.
人生贡献的实现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尤其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在自己的岗位上埋头实干,发挥聪明才智,要有百折不挠不怕失败的奋斗精神).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反对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
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理想属于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理想.崇高理想对人生对社会都有重要作用.崇高的理想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是我国民族团结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社会主义主义理想是人类最崇高的最进步最科学的理想.要实现理想,必须把最高理想和现阶段我国的共同理想结合起来.
要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理想源于现实,高于现实;要艰苦奋斗,发挥主观能动行,在奋斗讲理想转化为现实.
绝对真空是什么构成的
空间是和物质相联系的概念,因此离开物质的空间是不存在的,就是说,绝对没有物质的空间是没有的。
有的人想象宇宙之外是不是还有空间,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宇宙多大(有限的也好,无无限的也吧),现实存在的空间就多大。
构成宇宙的基本物质有哪些
由于自然界是不连续的,存在着质的变化,所以我们人类的认识只具有相对性。所谓认识的相对性,就是所有的理论都只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是有效的,其并不是外在世界的客观反映。因为,科学理论只是相对于已有的现象,关于自然界的同构系统。
因此,我们需要借助于认识的基本原则,来作为认识的出发点和判断的依据。特别是关于宇宙构成的问题,其离我们实在是太远了。不是距离的遥远,而是隔着不同的层次,缺乏足够的信息。
这就好比是在我们面前有一块胶泥,我们要给宇宙做个塑像。没有照片,只能根据认识的基本原则和我们的想象力来切削泥块,从而得到一个大致的宇宙轮廓。参考的基本原则越多,获得的相关信息越充分,则得到的宇宙塑像就越精细和具象。
首先,根据自然界的不连续性,以及宇宙并不是刚性的物体。因此,宇宙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封闭系统。也就是说,宇宙是一个具体的物体,而不是抽象的哲学概念。
其次,根据认识的基本原则,凡是具体的都是有限的。于是,不仅宇宙的体积、能量以及寿命都是有限的,构成宇宙的基本物质也一定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因为,只有不可再分的特性保证了该粒子是基本物质,而最小粒子则确保了宇宙是一个具体的物体。
由于能量包括热能,后者是粒子的无规运动,所以能量是关于粒子运动能力的度量。因此,为避免连续的能量导致紫外灾变,需要存在着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于是,能量的最小单元就是关于单个量子运动能力的度量。
普朗克在其建立的黑体辐射公式中,设立了一个量纲为粒子角动量的物理常数h。由此,消除了辐射的无限大。这说明,该常数的产生,意味着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的存在。该粒子的本征参量即与自身能量无关的角动量,就是普朗克常数h。所以,我们把这一最小粒子命名为量子,其质量和半径都是大于零的,是名副其实的粒子。
反观其他粒子如电子和质子,反倒是由量子的运动所形成的封闭体系,它们并非是真正的粒子。这也是为什么,这些被称为物质的粒子,都具有较大的质量和半径的原因。如果我们把量子比作气体分子的话,那么电子和质子等基本粒子就是充满着量子的气球。
对此,也许你会提出异议,认为电子和质子有确定的质量和半径,从而具备粒子的实体性。其实,电子在原子中的能级也是确定和不连续的。如果我们从封闭体系的角度来看问题,则电子和质子仅只是量子封闭体系的两个不同的基态,而其他基本粒子则分别为该封闭体系的激发态。
因此,所谓物质,就是由量子的运动形成的封闭体系,是同一个物体。只是因为能级的不连续,是量子化的,从而使该物质表现为无数种不同的基本粒子。类似于我们根据光子的不同能量,分别称之为引力波、电磁波、可见光、x射线、伽马射线和中微子。这也是为什么,能量越高的基本粒子越不稳定,它们会在极短的时间内释放能量,衰变为基态的电子和质子的原因。
总之,作为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量子是宇宙的基石。宇宙是由无数个量子构成的封闭系统。而物质即其他粒子,都仅只是宇宙极速膨胀的产物,它们是宇宙内部的能量缓释器。当宇宙的膨胀平缓时,作为耗散结构的物质会逐渐地解体,由质量转化为能量,使封闭的量子解放出来。
所以,宇宙在其绝大部分的时间内,都只有单一的量子,其是量子的等离子体。所以,由普朗克常数h定义和定量的量子是宇宙中唯一的基本物质。此时的物质,并不是物理上的封闭体系,而是哲学意义的“有”。所以,量子使宇宙具有了现实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