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款网游比较好玩
爱玩游戏,分享快乐,我是欢乐Tree,谢谢邀请!现在的游戏市场十分火爆,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非常多游戏作品面世,但是随着制作门槛的逐步降低,游戏作品的质量也是参差不齐!为了让各位游戏爱好者都能体验到最好的游戏,下面就推荐三款不同类型的经典游戏!射击游戏CS:GO是一款非常优秀的枪战游戏,只看名字就知道它很有来头!作为射击游戏的经典之作,很多人一定听过说CS,当年这款游戏在世界范围内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CS:GO就是在继承了CS的优良系统上进行了一系列的优化。首先就是在保留经典地图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优化,增加了一些细节,并提高了清晰度,让玩家不仅可以体验到原滋原味的CS地图,同时还可以在视觉方面得到进一步满足。同时CS:GO的枪械都是进行了优化,无论是外观还是手感都非常令人满意,让玩家可以体验到最真实射击感觉。如果偏爱射击类的游戏,那么CS:GO一定会满足你的各种要求。角色扮演说到角色扮演游戏,就要给大家推荐《剑网3》了。作为一款武侠类的网络,在剑网3中不仅可以体验最真实的江湖味道,并且不同种类的游戏玩法可以满足各类玩家的需求。剑网3中职业系统非常丰富,每一个玩家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喜欢的职业。并且PVP和PVE玩法多样,在不同的时间段,系统会开放不同的任务,玩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并且,剑网3的画面极其精美,就算你不爱玩游戏,平时看看风景也是一种享受。MobaMoba游戏当然还是推荐英雄联盟,随着游戏不断地更新,英雄联盟也逐步走向了成熟。首先英雄联盟操作比较简单,因为没有加入反补机制等一些复杂系统,使得玩家可以更好地融入到英雄联盟中去。其次,游戏的平衡性非常棒,里面玩家都是相互平等的,也只能买买皮肤装饰一下外表,并不会对游戏产生影响,最关键的还是玩家自身的实力。如果你喜欢玩这类游戏,那么英雄联盟一定不要错过。以上就是三种不同种类的游戏,希望可以满足题主的要求!
如何分辨泥盆纪时期的恐鱼和邓氏鱼形象上的区别
古鱼类,是一种生活在远古时代的鱼类,在古鱼类当中属于顶级猎食者的邓氏鱼,它的名气与巨齿鲨不相上下。邓氏鱼是如何一步步演化成海中霸主的:邓氏鱼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是什么原因让邓氏鱼灭亡了?邓氏鱼与现代动物有着什么样的直接联系?对我个人而言,我对古鱼类这个神秘的物种特别感兴趣,因为越往古代,古鱼类的样貌就越陌生、越异形。它们生活在一个原始蛮荒的远古世界,邓氏鱼处于食物链顶端的史前顶级猎食者,我对它有一种莫名奇妙的憧憬。在五亿多年前的寒武纪时期,海洋中的顶级掠食者非奇虾莫属,这是一种长相奇怪有点像虾的生物。图源:网络|图解:奇虾与人体体积比例寒武纪之后的奥陶纪,海洋中的顶级掠食者位置就让给了直壳的鹦鹉螺。直壳的鹦鹉螺在奥陶纪时期身体可以长到五六米,前端部分与乌贼的长相非常相似,都是具有很多条触手的怪样子。作为当时海洋中的霸主,直壳鹦鹉螺的猎物是各种各样的小生物,虽然鹦鹉螺只有一小部分残存至今,仍然生活在海洋中,但是它们已经不属于顶级猎食者了。图解:鹦鹉螺与奥陶纪超级掠食者——直壳鹦鹉螺(右)奥陶纪之后的志留纪,顶级猎食者的宝座移交给到了外型更加奇特、更加凶猛的海蝎子,或者叫做鲎。虽然同样称它为鲎,但是它和现代的鲎是没有直接的传承关系,只能算作为近亲。志留纪的海蝎子体型一般比较庞大,捕猎当时海洋中为数不多的鱼类作为食物。图解:志留纪「海蝎子」海蝎子志留纪的海蝎子、奥陶纪的直壳鹦鹉螺以及寒武纪的奇虾,这几个时期的顶级猎食者都拥有一个相同的特征——无脊椎动物。泥盆纪,一个属于鱼类的时代,各种各样的鱼类开始出现了,这个时期的鱼类长相都非常不可思议,比如体长只有5厘米的曙鱼,长相奇特已经无法形容这种鱼了,但是它们长得确实可爱,身体前半部分是钝圆的,连头部都是圆头圆脑的,位于头部前面像是一个张开嘴一样的部位并不是它的嘴,这是曙鱼的鼻孔以及脑垂体的一个开口。长相这么可爱的曙鱼肯定不能成为海洋中的顶级掠食者,因为它们没有可以上下自由开合的颌,在很大限度上影响了它们的捕食能力,同时也限制了它们的呼吸能力,氧气不足导致它们的体型较小,游泳的速度提不起来,因此它们往往只能成为直角鹦鹉螺和海蝎子的猎物。图解:「曙鱼」脑内颅的三维虚拟重建图志留纪,一种全新的有颌鱼类出现了,这种有颌鱼类在演化史上有着重大的意义,它们甚至爬上了陆地演化成各种各样的颌脊椎动物,比如鳄鱼、猪、狮子等等都是有颌鱼类的后代。有颌鱼类的出现标志着鱼类具备了问鼎顶级猎食者宝座的资质,因为上下自由开合的颌大大增加了鱼类的捕猎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呼吸效率,身体获得了充分的氧气,体型就越长越大,游泳速度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因此它们就有了捕猎其他动物的资本,食谱当中包括了之前捕猎它们的无颌类动物。图解:志留纪时期最大的捕猎鱼类——钝齿宏颌鱼的体长可能在1米左右和邓氏鱼比起来是相形见绌有颌鱼类有四大类群:硬骨鱼类、软骨鱼类、棘鱼类、盾皮鱼类、硬骨鱼类和软骨鱼类是很常见的,比如属于硬骨鱼类的锦鲤鱼;属于软骨鱼类的鲨鱼。棘鱼类就比较少见,比如属于棘鱼类的腔棘鱼。而盾皮鱼类就更加让人难以理解了,比如属于盾皮鱼类的邓氏鱼。图解:有颌鱼类四大类群虽然盾皮鱼类与甲胄鱼类的分异度相差不大,但是盾皮鱼类和甲胄鱼类是完全不相同的种类,因为盾皮鱼类是身披厚重的甲胄、并且长有颌;而甲胄鱼类同样是身披厚重的甲胄、但是没有颌。比如属于甲鲶鱼的清道夫鱼。盾皮鱼类的邓氏鱼和甲胄鱼类的甲鲶鱼外型十分相似,甚至邓氏鱼胸鳍前端有一对尖刺这个特有的特征结构,甲鲶鱼身上也长有。但是邓氏鱼和甲鲶鱼是完全不同的种类,因为邓氏鱼是有颌的盾皮鱼类,而甲鲶鱼是没有颌的甲胄鱼类。图解:盾皮鱼类虽然盾皮鱼类和甲胄鱼类都是从不同的方向演化过来的,外型上演化成一样,只是身体结构上有那么一点不相同,但是确实是一个十分经典的趋同演化现象。绝大多数的盾皮鱼类长相都很像甲鲶鱼,只有一小部分的盾皮鱼类形态逐渐向着其他方向演化,活动的范围从底栖的海底区域向着中上层水域扩展。食物也变得多样性了,原本只能吃底栖的小动物或者食泥的动物,到了中上层水域后可以捕猎一些小鱼小虾了。这些离开海底进军中上层水域的盾皮鱼类,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胴甲鱼;这个时候的盾皮鱼类开始走上了问鼎顶级猎食者宝座的道路。图解:胴甲鱼长有像螃蟹一样的腿与鱼类的鳍不同邓氏鱼属于脊椎动物→有颌类→盾皮鱼类→节甲鱼类→短胸节甲鱼类→厚甲鱼形类→邓氏鱼类当中的一支。我们是没有邓氏鱼的,作为邓氏鱼的近亲,或者说是邓氏鱼祖先的居当鱼它们存活在距今大概四亿年前的泥盆纪早期。尽管居当鱼栖息在海底,体型也不大,但是居当鱼已经是食物链中很凶猛的猎食者了。图解:邓氏鱼的祖先——居当鱼(绿)邓氏鱼的名字由来是非常有意义的,为了纪念美国克利夫兰自然博物馆的馆长大卫·邓克尔,而取的名字——邓氏鱼。除了有与邓氏鱼长相相似的甲胄鱼之外,还有与邓氏鱼长相差不多的恐鱼。恐鱼和邓氏鱼之间存在的关系是比较复杂的,当中涉及到一个叫做“正型标本”生物学概念的问题。后来经过对标本的重新鉴定,其实大部分远古时期的恐鱼都是属于邓氏鱼的。但是有一小部分恐鱼的正型标本,确实是和邓氏鱼完全不一样的,因些生物学上把邓氏鱼和恐鱼区分为两种不同种类的鱼类。图源:图虫创意|图解:恐鱼模拟图邓氏鱼的体型有多大?目前复原最完整的邓氏鱼化石骨架,这条邓氏鱼的体长可以达到5到6米,这是一个保守的数字,复原的比例不一定是正确的,虽然邓氏鱼的化石骨架被完整地保留下来了,但是肉质和皮质的尾巴是没有保留下来的。甲鲶鱼的尾巴是很长的,假如参照甲鲶鱼的尾巴比例,邓氏鱼的体长就不止是6米了。综合一些还没有复原的邓氏鱼化石骨架,它们的体长有可能会超过10米,或者存在体长更长的邓氏鱼。即便是体长的只有4到6米的邓氏鱼,它们的体型都已超过了现代的大白鲨,仅仅凭借体型邓氏鱼就可以压倒很多凶猛的猎食者了。图源:邓氏鱼捕猎构想图从以下两点可以体现到邓氏鱼的凶猛表现:1.咬合力邓氏鱼的整体结构是为了产生强劲的咬合力而演化的,根据模拟的结果,邓氏鱼的咬合力达到6000牛,差不多相当于是600公斤的压重。虽然邓氏鱼的咬合力还远远不及最大咬合力的湾鳄3510公斤和大白鲨的1857公斤,但是已经超越了大部分动物。比如“万兽之王”狮子的347公斤和老虎的307公斤。可能没有咬力最大的动物,比如短吻鳄那么大,但是超过大部分动物。2.同类相残很多邓氏鱼的化石都有着很深的伤痕,当时并没有其他动物能够对它们造成威胁,再加上邓氏鱼咬合力这个因素,造成这些伤痕的只有是自己的同类,这两点证明了邓氏鱼是会同类相残的。或许有人会说,既然邓氏鱼是盾皮鱼,那么它们的长相就会与甲鲶鱼之类的很像,它们的行动也一定是很缓慢的,捕食的是将自己埋藏在海底的泥沙之中,等待猎物游近之后再伏击它们。尽管邓氏鱼生活的泥盆纪是一个很原始的时期,通过化石我们可以看出,邓氏鱼的身体构造已经非常发达了,而生活的习性也不像人们猜测的那样。通过化石骨架可以大致复原出邓氏鱼的模样,它们的形态与现代的鲨鱼有几分相似,例如鼬鲨、大白鲨、虎鲨等等。图解:邓氏鱼与鲨鱼对比图在生活习性方面,邓氏鱼主要活动于中上层的水域,在这个海域活动的鱼类的游泳速度自然就不会低,这一点就可以反映出邓氏鱼的游泳速度是极快的,拥有了足够的游泳速度,邓氏鱼就会主动出击捕猎猎物。曾经有学者提出一个论点,认为邓氏鱼的颈部关节可以让邓氏鱼像蛇类那样张开大嘴,在海底伏击猎物,当猎物进入攻击范围内,邓氏鱼就会合上嘴巴,把猎物吸进去再咬住。这个论点是经不起科学论证的,因为邓氏鱼的咬合机制是与脊椎动物一样的。同时邓氏鱼具有非常发达的斜方肌,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它的咬合力和猎食能力。举例说明:我们人类在吃啃嚼食物的时候,颈关节也会参与啃嚼这个动作,以啃咬玉米为例,我们啃咬玉米时,脖子的肌肉也是参与用力的。我们的脖子也有斜方肌,邓氏鱼颈背上同样也有这块肌肉,所以邓氏鱼在啃咬猎物时,斜方肌也会参与进食。还有学者提出另外一个论点,认为邓氏鱼是没有牙齿的,它只能用颌骨来充当牙齿咬住猎物。这个论点既没有错,也没有对。早期的邓氏鱼祖先是有牙齿的,邓氏鱼在演化的过程中,逐渐把牙齿退化掉了。因为早期邓氏鱼的牙齿和人类的恒齿情况一样,都是无法更换的,一旦断掉或磨损之后就不会从新生长了。因此邓氏鱼为了生存所需,不能让自己处于生存竞争的劣势中。于是它们就演化出了一套新的系统,把牙齿退化掉,采用不断生长的颌骨代替牙齿的功能。这套新的系统让颌骨在上下咬合的同时,颌骨间可以互相磨砺,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咬合的部位保持一定的锋利度。举例说明:无论是猛禽老鹰,或是家里养的鸡,为了保持喙的锋利度,它们会在石头或者树干上摩擦。在泥盆纪的某一天,一条栉棘鲨正在海洋中悠哉悠哉地巡游着,一个血盆大口突然向它袭来,栉棘鲨了,发现袭击它的是一条邓氏鱼,回过神来的栉棘鲨才意识到自己已经被邓氏鱼拦腰咬住了。这还不是故事的结局,结局一般都是曲折离奇的:最终栉棘鲨死掉了,邓氏鱼也被定格了,从邓氏鱼的姿态来看,它当时是非常痛苦地挣扎了一下身体就死掉了,然后慢慢地下沉到海底,被沉积物掩埋起来。3.6亿年后,人们发现了一块邓氏鱼头部的化石,一根尖刺深深地嵌在邓氏鱼头部的化石中一根很大的刺,这根尖刺直接了邓氏鱼的脑颅,甚至嵌进了它的脑子里,这对邓氏鱼来说是致命伤。而这根刺是栉棘鲨的,作为邓氏鱼猎物的栉棘鲨利用一根刺深深地刺入邓氏鱼的脑颅,直接装邓氏鱼杀死了,狩猎者和猎物双双阵亡——同归“鱼”尽。图解:双双阵亡邓氏鱼还有一些生活在海洋中的亲族,霸鱼就是其中一种,这种鱼的体型与邓氏鱼一样庞大,但是它们的颌骨咬合力是很弱的,甚至比不上我们人类,它们并不会猎食猎物,它们的进食是滤食,这就和像现代的鲸鲨、姥鲨一样。作为泥盆纪顶级猎食者的邓氏鱼,自从登上了宝座之后,就没有其他动物可以对它们造成威胁,那么它们是如何灭绝的呢?历史上地球遭遇了五次生物大灭绝,邓氏鱼在第二次大灭绝中彻底消失了,时间段是晚泥盆纪末,这一次大灭绝并不是一次性灭绝生命的,而是分为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3.7亿年前的弗拉斯期与法门期之间;第二阶段是在3.6亿年前的晚泥盆纪末,中间相隔了1000万年;在这1000万年间的两次事件,目前尚不清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但是绝对不会像6500万年前小行星撞击地球的事件那样,可以确定的是晚泥盆晚纪末的海洋环境发生了两次翻天覆地的巨变,整个海洋系统受到了重创,造成包括邓氏鱼在内78%的海洋物种灭绝了。但是尽管它灭绝了,但是古生物学研究很多时候在寻找不同生物之间的联系时,邓氏鱼也给我们留下了很有意思的遗产:首先,所有后面的有颌鱼类都是演化自盾皮鱼类当中的一支,所以我们是盾皮鱼的后代,2013年发现的初始全颌鱼,就很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另一方面,我们今天的颌骨很可能就和邓氏鱼的颌骨是一脉相承的,所以每次我们吃东西时,都要感谢邓氏鱼给了我们可以上下咬合的颌骨。虽然我们和邓氏鱼没有直接的亲缘关系,但是我们的很多身体结构可以互相比较,甚至可以说是一脉相承。
邓氏鱼和巨齿鲨谁更厉害
这是两种远古时期海洋霸主之间的较量,不过可惜的是邓氏鱼早在距今约3.59亿年前就灭绝了,而巨齿鲨早在出现在距今约2300万年前,它们两种鱼的生存年代相差超过3.3亿年,所以它们是没有交手的机会的。既然这样,我们不妨来看一下两种鱼的数据,然后再做一下横向对比,来看一下谁更强?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邓氏鱼泥盆纪中是脊椎动物发展的关键阶段,不过在泥盆纪的前中期海洋中主要还是无脊椎动物的天下,到了泥盆纪后期开始,才真正的来到了鱼类的“黄金时期”,而正是在这个时期,泥盆纪最强的生物-邓氏鱼诞生了。邓氏鱼是节甲鱼目邓氏鱼科邓氏鱼属下的鱼类,在邓氏鱼属下已发现的种类已经达到了10种,它们体型相差很大,其中最大的是D. terrelli,其体长可达8.79米,体重可达4吨。邓氏鱼属于盾皮鱼,而盾皮鱼顾名思义就是长着盾牌一样皮肤的鱼类,只不过,“盾牌”只是包裹住了邓氏鱼的头部,躯干部分的只是鱼皮较厚而已。但是,头部的加固对于邓氏鱼来说就足够了,因为在当时没有生物能够破了它头部的防御,而且头部对于鱼类来说也是最致命的部位。除了头部的“装甲”外,邓氏鱼的口中是没有牙齿的,但即便如此,它也成为了迄今为止咬合力第二的鱼类。虽然邓氏鱼没有牙齿,但是它头部的坚硬的甲壳具有锋利的边缘,这使得邓氏鱼的嘴巴上拥有着比牙齿更加坚固的“喙状甲牙”。科学家们通过对其头骨的计算机模拟发现,邓氏鱼的前端咬合力可达612公斤(6000N),后排的刃片咬合力可达755公斤(7400N),要知道,在如今海洋中咬合力名列前茅的鱼类大白鲨也只有400公斤左右的咬合力。除了咬合力外,邓氏鱼还会一个绝技“吸星”,由于邓氏鱼的嘴巴开合较大,闭合时前端的开口较小,而且其嘴部肌肉发达,让其有了强大的吸力,通过计算机模拟,科学家们发现邓氏鱼仅需要20毫秒就能将嘴巴张开,60毫秒内就能将前方的猎物吸入嘴中。因此,邓氏鱼的捕猎很简单:小的猎物靠吸,大的猎物靠啃。巨齿鲨巨齿鲨“鲨如其名”意思就是有着巨大牙齿的鲨鱼,由于鲨鱼都是软骨鱼类,而软骨鱼类是极难形成化石的,因此关于巨齿鲨的数据都是根据巨齿鲨的牙齿和少量的脊椎骨化石与现如今的大型鲨鱼进行对比得出的。到目前为止,巨齿鲨最完整的化石出土于秘鲁,虽然出土后只有几段脊椎骨和牙齿,但是其生前整体的形态依然清晰可见,从形态上看,它与如今的大白鲨非常相似,也正是因为这样,巨齿鲨的许多数据都是通过与大白鲨对比而推算出来的。从20世纪初开始,关于巨齿鲨的体型数据就不断地在更新,从起初的9.7米到后来的十几米,最终在2002年,巨齿鲨的基本数据才算敲定,这个数据是由著名的鲨鱼专家克利福德 · 耶利米利用最新的计算公式得出的:成年巨齿鲨平均体长在18-20米之间,最长可达22米,体重平均60-70吨,最大体重103吨。到了2008年,国外一个鲨鱼研究团队根据计算机模拟计算出了成年巨齿鲨的平均咬合力在20-28吨之间,超过了霸王龙的计算机模拟咬合数据,成为了迄今为止咬合力最强的动物。巨齿鲨和邓氏鱼谁更厉害?巨齿鲨和邓氏鱼都是它们各自生存年代中海洋中食物链最顶端的鱼类,但是如果非要放在一起比个高低的话,显然是巨齿鲨更厉害,为什么这么说呢?有以下三个原因:01 体型。两种食肉动物PK,体型往往是决定性的因素,比如狮子和老虎生死搏斗,很可能是两败俱伤,但是如果是一头科迪亚克棕熊对狮子或者是老虎,显然是棕熊更厉害一些。邓氏鱼与巨齿鲨也是一样的,巨齿鲨的平均体长达到了18米,而邓氏鱼的最大体长只有8米多,差了不止一倍,最关键的是体重,巨齿鲨的平均体重是邓氏鱼的至少5倍,这就相当于是一头苏门答腊虎(平均110公斤体重)对上了一头北极熊(平均550公斤),显然是体型更大的更厉害。02 攻击性。虽然邓氏鱼会“吸星”,但是这一招只是对比自己体型小很多的动物有效果,面对一条巨齿鲨,它无论怎么吸都是吸不动的,所以,它们的交手就只能靠啃了,在啃这一方面,巨齿鲨有着长达20厘米的牙齿以及高达20吨以上的咬合力,这一口下去,我们不敢说一定能将邓氏鱼的“盾牌”咬碎,但是一口咬下身体上的一大块肉来还是没有问题的。而邓氏鱼的咬合力只有几百公斤,而且甲壳边缘形成的“牙齿”原本就不如真正的牙齿锋利,所以这一口下去,对于巨齿鲨来说也就是皮外伤。03 灵活性。两种动物对决,灵活性也非常关键,甚至有些时候灵活性还能弥补体型的不足,比如在白俄罗斯森林中,猞猁能单杀成年的狼,靠的就是灵活性。但是,比灵活性,邓氏鱼就比较的“弱鸡”了,因为邓氏鱼灭绝的原因就是因为它灵活性差,游动速度慢,所以它只能靠着底栖,然后吃一些大型的甲壳类动物为生,当这些大型的甲壳类动物灭绝以后,它也就只有死路一条了。而巨齿鲨虽然体型很大,但是它的灵活性并不差,二者相遇的话的话,巨齿鲨能够轻松地躲过邓氏鱼的攻击,还能找准机会反击。总结一下邓氏鱼与巨齿鲨虽然都是曾经的“海洋霸主”,但是二者生活在不同的地质年代,是没有任何交集的。如果说,它们遭遇了,那么邓氏鱼也只有成为巨齿鲨猎物的份,这是由体型、攻击性以及灵活性共同决定的。